罢黜百家

【拼音】:bāchùbǎijiā

【解释】:罢黜:贬低并排斥,废弃不用;百家:诸子杂说。原指排斥诸子杂说,专门推崇儒家学说。也比喻只推行一种形式,不要其他形式。

【出自】:《汉书武帝纪赞》:“孝武初立,卓然罢黜百家,表章《六经》。”

【示例】:朱自清《论朗诵诗》:“……只认朗诵词和诗。笔者却不能够赞成这“~”的作风。”

【语法】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
【褒贬】:中性词

【注意】:“黜”字不能读作“chū”。

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

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,是指在政权和国家上层建筑中完全使用儒家思想。该名词源于1916年,是易白沙在《青年杂志》上发表的《孔子评议》,称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,利用孔子为傀儡,垄断天下之思想,使失其自由。”

在春秋战国时,各国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策略方针,影响了各自国家的政策。至秦朝时,政府推行法家思想建立国家基本政策,秦始皇时有“以法为教,以吏为师”的说法。

汉朝建立后,废除了原秦朝的禁书政策,原战国各学派思想逐渐恢复,尤以儒家及道家两派为盛。汉朝初期各君主主要奉行“与民休息,无为而治”的道家思想,惟七国之乱平定后,汉朝中央政府权威空前强大,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,急切需要大一统的思想标准。但是随着国家的发展,到汉武帝时,日益需要完整及深厚的哲学思想来维护政权的权威。由于当时的学者还是各尊各道,无统一的思想。汉武帝即位后,权臣卫绾、田鼢和窦婴等主张尊崇儒术,贬抑法家,同主张道家思想的窦太后展开政治斗争,建元二年(前139年),窦太后一度得胜。建元六年(前135年),窦太后去世,支持儒家的官员重新得势。/p>

在这种情况下,汉武帝于元光元年(前134年)征召天下著名儒生入长安策问。其中著名儒生董仲舒提出:“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,皆绝其道,勿使并进”,应该“罢黜百家,表章六经”,得到汉武帝的赞同,在全国的思想及仕进上只采用儒家思想的观点。此后,汉武帝大量任用儒生为官,同时张汤和杜周等人主张以《春秋》决狱,逐渐使通晓儒家经典成为为官为吏的必要条件之一,儒家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。但是,汉武帝尊崇的儒术同孔子的思想出现了很大的区别,该时期的儒术成为了以原儒家思想为主体,大量吸纳其他诸子百家思想的一种新的思想体系,后来的史学家称之为独尊儒术。

汉后历代,一直将儒家思想作为政权的核心思想,统治了中国历史的大多数时间。

罢黜百家的近义词

排除异己 排斥异己 不可兼得 强求一律 噤若寒蝉 一家之言 一家独大

罢黜百家的反义词

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兼收并蓄 撑肠拄肚 兼容并包 兼而有之 各抒己见